普車都 > 初三作文 >

讓文明之花在你我心中盛開

“文明”——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懂的詞語,也是我們每個人都不了解的詞語。我們懂文明,而卻不知道將垃圾扔進(jìn)垃圾桶;我們懂文明,而卻不知道要愛護(hù)花草;我們懂文明,而卻不知道走路靠右;我們懂文明,而卻不知道禮貌謙讓……我們每天都在倡議“文明”,其實(shí)要問“文明”是什么,我們每個人都會說“明白,清楚”,其實(shí)真正明白的,又有多少呢?

幼兒園時,我們問老師:“文明是什么?”

老師說:“文明是一種安全,走路靠右,講文明,這樣才能安全。”

小學(xué)時,我們問同學(xué):“文明是什么?”

同學(xué)說:“文明是一種挑戰(zhàn),戰(zhàn)勝自己,講文明,這樣才能改掉壞習(xí)慣。”

中學(xué)時,我們問父母:“文明到底是什么?”

父母說:“文明是一種尊嚴(yán),尊重他人,講文明,才能交到知心朋友。”

那——文明,到底是什么?

我不知道,但我很清楚,文明,其實(shí)很簡單。

文明,就是拾起地上的一張紙片,扶起路邊一塊倒下的告示牌,公車上給人讓個座……其實(shí),文明之花,就盛開在我們心中!

曾經(jīng)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年輕人要去張村,可他不認(rèn)識路。半路上看見一位老人,年輕人喊道:“喂!老頭,這里離張村有多遠(yuǎn)?”老人脫口而出:“無禮!”年輕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也沒找到張村。年輕人停下來想了又想,似乎悟出了什么。

文明,涵蓋了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它的主要作用,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,一是維護(hù)公眾利益、公共秩序。文明真的很簡單,有時只是一個手勢,一聲問候,一句道歉,一步距離……記得一次我在公交車上,一個穿戴奢華的女士因?yàn)閯e人不小心踩了她一腳而破口大罵,言辭粗俗骯臟。我終于想明白,中國人的素質(zhì)實(shí)在需要進(jìn)步一下了。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,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。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,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,大則會影響國家聲譽(yù)。在清朝時,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,在一公開場合,惡習(xí)發(fā)作,隨地吐了一口痰,被外國記者大肆渲染嘲弄,丟盡了中國人的臉。這就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(xùn)。

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在歐洲、日本等國家,像過馬路這樣的小事,只要亮起紅燈,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,外國人也絕不會過馬路。他們認(rèn)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。試問,在如此的氛圍中,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?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。但再想想,如果他們不是從自身做起,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?

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,很多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。可是看見隨處丟棄的塑料袋、飲料瓶,聽著某些人口中吐出的污言穢語,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!難道我們都是“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人”么?“文明”并不是一句輕飄飄的話,它不是每天掛在嘴上就可以的。它是一種承諾,一種行動,一種高尚的品質(zhì),更是一個扛在我們每個人肩上的一份責(zé)任。明代大學(xué)者王守仁說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;知和行是一個本體、一個功夫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”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,自己卻吝于履行、甚至反其道而行之,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(qū)別!所以,我們要實(shí)踐社會文明,就要從這“知行合一”上下功夫、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,就要告別不文明行為。

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夠高;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,對社會的影響不夠大。試想一下,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?可是,單憑這一點(diǎn)酵母,不是就把面包發(fā)起來了么。因此,我們每一位同學(xué)都應(yīng)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,拒絕不文明行為,讓自己的酵素,在這個社會起到應(yīng)有的作用。

讓文明之花在你我心中盛開!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