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,與《紅樓夢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游記》并稱為四大名著,是一部流傳極其廣泛長篇歷史小說。
之所以選擇了在四大名著中先閱讀《三國演義》,是因為我喜歡書中的人物,我覺得書中的人,是整部小說的靈魂。在上學期的語文學習中,我知道了《三國演義》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,才高量窄的周瑜,忠厚守信的魯肅,義氣深重的關羽,粗豪爽快的張飛與“老奸巨猾”的司馬懿······從《三國演義》的前言中,我了解到,由于這本書的影響,諸葛亮被人們稱為智慧的象征,關羽被看成是義氣的代表,曹操被當做奸雄的典型,千百年來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中。
在幾百個活靈活現(xiàn)的人物形象當中,無疑,我最喜歡的就是忠義厚道的關羽。
《桃園三結義》的故事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: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人,不,是三個英雄在張飛莊后的一個桃園內盟誓結為異姓兄弟。作為大哥的劉備還說: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。”這句話,對于講義氣的人來說,這,是一個承諾;對于不講誠信的人來說,這,只是一個謊言。而在桃園三英雄當中,關羽無疑又是最講義氣的一個。
在第七回——《約三事關公降漢》(有的書版本可能不一樣)中,關羽把曹操撥給自己的金銀財寶、綾羅綢緞都給了兩位嫂嫂;把曹操送給自己的新戰(zhàn)袍穿在里面,劉備給自己的舊戰(zhàn)袍仍舊穿在外面;在第八回——《關公千里走單騎》中,關羽把曹操所贈財物一一封存,又把官印掛在堂上······這一切舉動讓曹操越發(fā)敬重關羽的為人,也讓我,對這個排行老二的關羽,肅然起敬!
關羽在和張遼“談判”的時候,說過這樣一句話,這句話,到現(xiàn)在還使我記憶猶新:“第一,我只降漢帝,不降曹操;第二,照舊發(fā)給皇叔俸祿,奉養(yǎng)兩位嫂嫂;第三,我得到皇叔消息,再遠也要去投奔。此三事,缺一不可。”仔細推敲關羽說的話:第一,善良的關羽不會多殺一個好人(當時);第二,要堅持奉養(yǎng)兩位嫂嫂;第三,因為義氣,只要得到劉備消息,不管在哪都要去投奔。也許,對關羽來說,最重要的,不是只有一次的生命,而是對別人的承諾,而是兄弟之間的義氣!
我認為義氣,不僅僅只有在兄弟之間,姐妹之間,也需要這種“義氣”,也許,這種義氣,會使情誼永存。
朋友之間,也需要這種“義氣”,也許,這種義氣,會使友誼長存。
······
“以忠誠待人,以真誠處事,以‘義氣’待人處事。”這,就是我的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