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我讀了一篇十分有趣的書——《快樂語文讀本》。果然是書如其名,閱讀越快樂。這本書給我啟發(fā),讓我明白怎樣讓我們的童年生活更加充滿快樂。
書中《竹節(jié)人》這篇文章的大約內容是: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。有一段時期,作者和他的同學們全迷上了斗竹節(jié)人。竹節(jié)人是用毛筆做的。用毛筆竹竿鋸成寸把長一截,這就是竹節(jié)人的腦袋連同身軀了,在上面鉆一對小眼,供裝手臂用,再鋸成八截短的,分別做雙手和雙足,用一根扎鞋底線把它們串在一起,就成了。在竹節(jié)人手上,系上一根冰棍棒,就成了孫悟空的金箍棒,號稱“齊天小圣”。找到兩根針織機上廢棄的鉤針,裝在竹節(jié)人的手上,號稱“金鉤大王”。打打殺殺,不知疲倦。上課的時候也玩,誰知被老師發(fā)現了,還被老師罰了。下課了,他們偷偷地來到老師辦公室,希望老師能把竹節(jié)人扔出來,可老師沒有。他們看了看,老師居然也在玩竹節(jié)人。于是,他跟同桌相視一笑,兩手空空地回去了。
從這本書中,我得到啟發(fā):其實玩具不一定要買,自己做會更好玩,更有意義,只不過不能在上課的時候玩。手工制作課上,老師曾經教我們做過很多的玩具,如紙飛機、彈弓、小槍、紙船等,都是我們課后的玩具。我和同學還一起合作,把舊書和寫完了的作業(yè)本一頁一頁撕下來,做成很多四角板,每到下課時間和大課間活動時間,我們就一起玩,玩得可開心了!最難忘的是那一次,我們還用舊襪子和米,自制小沙包,體育課時玩丟沙包的游戲,連體育老師林老師都好像回到了童年,和我們一起玩起了丟沙包的游戲!老師把我們分成四個組,沙包在我們眼前飛來飛去,我們嬉鬧著,歡跳著,左躲右避,笑聲久久地在操場的上空回蕩著……
讀了這本書,我更加堅信,學校生活除了學習的外,還有很多快樂。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,只要同學們善于用我們靈巧的雙手,就能制造無以倫比的快樂!同學們,讓我們一起尋找快樂吧!
爸爸媽媽評:
林弋是一個非常活潑、聰明好學的孩子,平時善于動腦筋,動手能力比較強。家里有動手做的航模、風箏、小船、紙飛機、軍艦等,經常把家里的電話機、爸爸不用的手機拆下來,又重新裝上去,裝不上去的時候,就打開書本、說明書之類,一邊看一邊裝。
正如他的作文中所講到的,善于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自己制作玩具,尋找快樂,真正做到了勞逸結合。本篇讀后感,是聯系了他的課余生活實際來寫的,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自豪與快樂是發(fā)自內心的。文章有感有悟,是閱讀給了他快樂的源泉,閱讀還啟迪了一個孩子快樂的天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