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嚴,它是無價的。古今往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它,“寧愿站著死,也不愿意跪著生。”在我的理解里,表達尊嚴的方式都是莊嚴而隆重的,但是有一個乞丐改變了我的想法。
寒假的一天,我和爸爸來到了府文廟,雖然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刮著,但是要過年了,熙熙攘攘的人,熱熱鬧鬧臨近過年的氣氛,使誰也沒有感覺到冷。
“真討厭,沒長眼是吧?滾開點!”一聲尖銳的女聲叫道。我循聲望去,在大門的旁邊,地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:頭發(fā)亂得像雞窩似的,上面還粘著幾根草;面孔也許是營養(yǎng)不良,黑黃黑黃的;嘴唇發(fā)紫,還裂了幾道口子;破舊又略顯干凈的衣服,上面打了好幾個補丁。應(yīng)該是經(jīng)歷過的風霜和艱辛才使他成了這副與他的年齡應(yīng)該不相符的外貌。
人來人往的人群中,時不時有幾個匆匆的上班族,往他乞討的盆子上踢了一腳,里面掉出幾張皺巴巴、零碎的紙幣和幾枚叮鐺響的硬幣,說:“臭老頭,別擋路。”而那個乞丐則毫不吭聲地俯下身子一一拾起紙幣;又扣起硬幣,放進盆子里。
他的旁邊坐著一個少年。少年前面寫著幾個大字:過年了,我想要回家,但是路費不足,請好心人給我點錢。
但是他盛氣凌人的樣子,讓路人們看了都不愿意幫他。
看到這一幕,我想:“這兩個人有手有腳,為什么不能去打工,起碼也可以幫人家洗碗賺錢糊口。何必干這毫無尊嚴、屈辱的乞討生活呢?”
“愛心捐獻,救濟災區(qū)。”我往聲音發(fā)出的地方望去,是幾個穿著紅馬甲戴著紅帽子的年輕志愿者,抱著一個大箱子正在為災區(qū)的家庭募捐。
這場景和乞丐乞討時的場景截然不同,一堆人圍了上去,爭先恐后地捐款,有的捐十元,有的捐二十元,還有幾個人慷慨地把五十元的紙幣投入募捐箱里。有一個二三歲的小孩子也興奮地拿著從爸爸媽媽手中接過的五元錢,屁顛屁顛地跑到箱子前,將紙幣投了進去。還像動物園里的海豹一樣,開心地樂呵呵地拍了拍手。
這時,我見那個少年說:“自己都填不飽肚子,還想捐款給別人,傻子。”
只見,那個乞丐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撐著地板艱難地站了起來,一拐一瘸地慢慢挪到募捐箱前。哦,原來他是一個殘疾人??!這也難怪他要靠乞討為生了。一個中年大叔走上前攔住了他:“走開點,這是讓人捐款的,不是讓你乞討的!”“真不要臉!人家都在捐款他還有臉來乞討。”人群里也響起憤怒的聲音。
乞丐默不作聲的從懷里摸索出一個方方正正的布包,用瘦骨嶙峋、粗糙的手顫顫抖抖地揭開,一層、一層、又一層.......從布包里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張紅色的一百元人民幣放入箱子里。驀地,人群沉默了。
一瞬間,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變得高大了許多,仔細一看,他的雙眼炯炯有神好似年輕、英俊了幾分,目光里顯示著一種堅定,仿佛在說:“我也是有愛心有尊嚴的人!”
“這一百元對這乞丐來說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積攢上來的吧?”“是啊,真是個傻子,自己都填不飽肚子還捐什么款。”“但是他也幫助了別人啊。”.......沉默的人群打開了話匣子。
在人群議論紛紛時,那個乞丐早已收拾好乞討的盆子離去,他一拐一瘸地穿過馬路,消失在了街道的另外一邊......。
尊嚴使人不再丑陋,尊嚴讓美麗成為了永恒!我知道每個人都應(yīng)該享有尊嚴!
指導老師 : 陳秀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