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辱不驚,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與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,用靈魂的雙眼去洞悉觀望,生活便如此這般,歲月靜好。
生活便是這樣,與你若即若離,你靠得太近,便會被浮云遮蔽了雙眼,使心靈蒙受了塵埃。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”,如此勞苦奔波為哪般?這便是離得太近的結(jié)果,不僅自己百無一得,活不出所以然,還為此喪失了本性,看花了眼,被那斑駁陸離的社會鑿穿了一竅又一竅,再也看不到這世界的美好。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”是啊,何處惹塵埃?俗世喧囂,庸人自擾,沒有保持一定冷靜思考觀望的距離,足以使雙眼混沌,心靈蒙塵。
退一步海闊天空,而我想說,退一步頓現(xiàn)美好。站遠一點,足以看清人們?yōu)橹济闹皇?ldquo;蝸角虛名,蠅頭微利”;站遠一點,足以洞若觀火,有更廣闊的視角觀望整個天地間的風(fēng)景。蘇軾也曾在宦海沉浮,命運將他拋卻到偏遠的黃州,讓他抽身虛妄,在那里,他用一雙靈魂的慧眼,看透曾經(jīng)的浮沉,發(fā)現(xiàn)了陶潛“心遠地自偏”的美好。他有一雪堂,品茶賦詩,擁有一份清明的理性,也獲得了一份清幽的淡然,清遠的曼妙。置身世外看看,悠然自得,妙處難與君說。
想要抽身其外,要有清明的理性,也要有適時的勇氣。柳耆卿一句“青春都一餉。忍把浮名,換了淺斟低唱”使他繁榮盡失,卻也在風(fēng)花雪月中看透俗世,片葉不沾身,嘗遍人間溫情。漁翁們急流勇退,不再追名逐利,而是遁跡遠隱。“白發(fā)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(fēng)”,這份心中的勇氣,讓他留給世界一個飄逸的背影,去感受悠然自得的美好。
誠然,“旁觀者清”,我們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,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,它教我們看清自己,看透浮華喧囂;帶我們飛翔,“心游萬仞”“物莫之傷”;拭去心靈的浮塵,釋放心靈的光芒。一雙慧眼洞悉萬物,向外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無比明麗的世界;向內(nèi),我們可以反觀一個無比深邃的內(nèi)心。
生活的方式就如同蓮花“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”,遠觀之后,自會獲得鉛華洗盡之后的那一抹寧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