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眼又是一年,中秋將至。去年的中秋之夜還歷歷在目,爸爸的那席話仍在耳畔回響。
去年八月十五,中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中秋節(jié),也是團圓節(jié)。夜晚燈火通明,火樹銀花,天空中禮花綻放,五彩繽紛,鞭炮聲不絕于耳,團圓的笑聲此起彼伏。中秋的夜晚是美麗的,中秋的人們是快樂的,幸福的。
我們一家也不例外,和姨媽全家聚集在外婆家吃團圓飯,飯后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,吃著月餅。其樂融融。
在我們的“千呼萬喚”中,在我們無盡的期待中,月亮姐姐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,露出了恬靜的臉龐。她靜靜地站在天上,俯視大地,是那么幽然,又是那么安詳。她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白玉,又像仙宮里升騰著云霧的一面明鏡,顏色是那么柔和,月光又是那么皎潔。
沒有讀過書的外婆一下子來了興致,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和月下老人的故事,我們都聽得入了迷,真沒想到外婆肚子里竟能裝下這么多動人的傳說。在這些故事的感染下,我們拿出水果、月餅來祭拜月亮,忙得不亦樂乎。我情不自禁地抬頭看月亮,月亮姐姐此時羞羞答答地遮住了臉。我仿佛看到了月宮里嬌媚的嫦娥和潔白的玉兔,旁邊還有不停地砍桂花樹卻永遠不會砍斷的吳剛。
做老師的爸爸又操起了老本行,說:“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,有許多文人墨客在這一天給后人留下了著名詩句,如李白的《靜夜思》。”愛插嘴的我接道:“還有蘇軾的‘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’。”上幼兒園的弟弟憋不住了,奶聲奶氣地說:“還有今天老師教的關(guān)于月亮的詩:‘小時不識月,呼作白玉盤。又疑瑤臺鏡,飛在青云端!’”
大家談笑風生間,不知不覺到八點整了。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,觀看中秋晚會。從晚會中我們知道了,地震災(zāi)區(qū)的人們也和我們一樣在歡度中秋,“神七”即將*,宇航員將在太空行走。
看著看著,爸爸意味深長地說:“雖然科學家早給月亮揭開了神秘的面紗,但有故事的中秋之夜是多彩的,有文化的中秋之夜是有魅力的。一年又一年,一代又一代的中秋之夜會演繹出更動人的詩篇。”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。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:有故事的生活才有滋有味。
去年那個中秋,全家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,意猶未盡。中秋之后,在人們的期待中,舉世矚目中,“神七”發(fā)射成功,神秘的太空也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。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月到中秋分外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