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六年級(jí)作文 >

蟹黃湯包

“金風(fēng)九九,中秋早過,正當(dāng)蟹肥時(shí)。”說到蟹,我最愛的就是蟹黃湯包了,現(xiàn)在正是時(shí)節(jié),當(dāng)然得去好好品味蟹黃湯包這一美味佳肴。

靖江“蟹黃湯包”是中華六大名點(diǎn)之一,享譽(yù)大江南北已有200年的歷史。其特點(diǎn):稠而不油、油而不膩、皮薄如紙、湯多味美。剛出籠時(shí)“放在盤里如座鐘,夾在筷上像燈籠”,蟹油金黃,輕輕晃動(dòng),宛如一枚軟雞蛋。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一家陳世榮湯包店,到了店里,撲鼻而來就是香味,我一邊聞著香氣,一邊觀摩著師傅的手藝,他們專注地做著包子,似乎一點(diǎn)不受四周的影響,熟練地將那發(fā)酵的精白面團(tuán)摘成均勻的小份,搓成條,用手掌壓成薄薄的圓皮凹成小碗狀,將流著金黃蟹油的餡飛快灌進(jìn)去,捏上褶子。

但另一師傅做的就十分不一樣,他用一個(gè)非常大的面皮澆上更多的蟹黃餡,讓人看了就直流口水,他把面皮邊用拇指和中指捏攏,就封住了包子的口,成了湯包的“頸項(xiàng)”。

很快,就等來了蟹黃包。先上的是一籠小巧玲瓏的,外形和小籠包沒什么兩樣,但隱約可見的蟹黃和濃郁的鮮香使人垂涎欲滴。

媽媽為我講解了吃蟹黃包的“三部曲”:“輕輕提、慢慢移、先開窗、后吸湯”。也就是輕輕提起包子頂端,放進(jìn)小碟子,再把蟹黃

包咬一口,輕輕地吸。我在碟子里澆上醋,放上姜絲,咬了一口蘸了姜絲醋的包子,香味就溢滿了口腔,金黃的蟹黃汁流到口中,已經(jīng)不是很燙了,這還等什么,我不再細(xì)嚼慢咽,而是直接狼吞虎咽起來。

我吃著蟹黃湯包,想到了關(guān)于蟹黃湯包的歷史典故:傳說,蟹黃湯包在三國時(shí)就有制作。孫尚香因聽聞劉備死于白帝城,便投江自盡,東吳的尉役吳老頭弄了些蟹黃、蟹肉與豬肉拌在一起,作包子的餡來祭奠孫夫人,他對(duì)大家說這叫“蟹黃燙包”,但眾人聽作“蟹黃湯包”并一直流傳下來。

就在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(shí)候之時(shí),“巨無霸”蟹黃包來了,它直徑約有十厘米,整齊地布滿褶子,被熱氣籠罩著,皮雪白晶瑩,十分薄,像個(gè)鼓著臉的娃娃,讓人恨不得把她吃掉。

我拿起吸管,小心翼翼地戳在它頂上靠近中心的位置,把嘴湊過去一吸,立刻陶醉在了蟹黃的鮮美之中。香味一直從嘴里流到心里,包子慢慢癟了下去,直到吸干。

我用手拉開它的皮,哇,里面的蟹肉金黃,能看見一絲一絲的,甚至還有油在冒,一陣獨(dú)特的香味飄來,在我鼻腔中蔓延,一個(gè)字——鮮!。

我從皮的邊上咬起,十分有韌勁,香噴噴的,很快又吃到蟹肉,飄香四溢,不久,盆就見底了。

蟹黃湯包,真是湯包中極品,令人流連忘返!。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