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六年級作文 >

莫高窟之旅

莫高窟之旅
絲路,一條經(jīng)過茫茫大漠通往西方的古文明之路,從我第一次在故事中聽到它,就心生向往,能在歷史中綻放光彩,那一定是神秘而又獨具魅力的地方。敦煌,絲路的必經(jīng)之地,又因為莫高窟被世人所熟知。這個假期,夢想已久的敦煌之旅終于實現(xiàn),想要感受我的興奮和震撼,就一起同行吧!
莫高窟位于敦煌市郊東南方向,遠遠望去,蔚藍的天空下,綿延千里的鳴沙山斷崖,像一幅土黃色的畫卷,千余個大大小小的洞窟,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上面。
走近洞窟群,好幾棵又粗又高的大樹矗立在前,看著它們堅實的樹干,猶如衛(wèi)士一般,我猜想在這千百年的歲月里,或許就是它們一直守衛(wèi)著孤獨的莫高窟。
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時期,那時候有位僧人路過這里,小憩醒來忽然看見金光閃耀,如現(xiàn)萬佛,他覺得這是上天的一種旨意,于是便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,在此修禪。后來幾個朝代的統(tǒng)治者信奉佛教,僧侶們陸陸續(xù)續(xù)建造了很多洞窟。到了隋唐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,莫高窟更是興盛,武則天時期石窟數(shù)量達到千余個,后來人們也把莫高窟稱為千佛洞。
跟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,我們依次進入一個個標有序號的洞窟參觀,借助手電筒,看到里面有各種栩栩如生的壁畫、雕塑,因為建造時期不同,也呈現(xiàn)出不同的風格:有的色調熱烈濃重,線條淳樸渾厚,具有西域佛教的特色;有的色調雅致,風格灑脫,具有中原氣息。壁畫內(nèi)容有佛像、經(jīng)變、故事、神怪、供養(yǎng)人等,最引人注目的是幾乎每個洞窟都有的飛天,他們形態(tài)各異,有的圓圓胖胖,有的修長輕盈,有的橫游太空,有的振臂騰飛,也有的合手向下,還有的反彈琵琶,無論哪一種都姿態(tài)優(yōu)雅。美術課講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,我用老師教過的方法去欣賞這些精美的壁畫,保存得好的地方,竟像是剛剛完工的畫作,色彩鮮艷明快、筆觸細膩清晰,一點兒也看不出已經(jīng)歷了千年的時光。我在心中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!正在這時,講解員阿姨解答了我的疑問,原來除了一種顏料是就地取材,其他都是由從西域進口而來的天然礦物制成,有很多成分還是名貴的寶石呢!難怪說莫高窟不僅是一座聞名于世的藝術寶庫,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顏料標本博物館。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光照、二氧化碳、列強入侵等很多原因,導致有些墻體脫落、顏料氧化變色、還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跡。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這座寶庫的保護,限制游客人數(shù)、不同編號的洞窟輪流開放、進入洞窟不能拍照、觸摸等,我還看到有在一個半封閉的洞窟內(nèi),有工作人員用一些先進儀器,對壁畫做數(shù)字采集保存。
幸運的是,我們參觀時第96號窟恰巧對外開放,這是整個洞窟群里最高的一座,我站在這座高大的彌勒佛坐像前,從下仰望,大概有十層樓那么高呢!佛像氣勢雄偉,面容慈祥。這也是莫高窟為數(shù)不多的石胎泥塑——直接在崖壁的巖石上鑿出主體身形,再泥塑而成。因為鳴沙山巖石成分不容易成型,其他更多的佛像是木骨結構的,我在另一個洞窟內(nèi),就發(fā)現(xiàn)一具被損壞的佛像,最中心是先用木頭做骨架,再用麻草泥塑,最后再彩繪而成。

有位叔叔的講解既生動又風趣,他介紹一尊臥佛時說:“很多人把這樣的佛像稱為睡佛,其實是錯誤的!佛像的神情很安詳,看似在睡覺,其實是涅槃。什么是涅槃呢?這種時刻,普通人稱為去世、皇帝稱為駕崩、和尚稱為圓寂,而佛呢,就稱為涅槃。”我一聽就明白了,而且周圍的游客也都是笑著點頭。瞧!每種職業(yè),都需要點心思和幽默。
最后,我來到了大名鼎鼎的藏經(jīng)洞,它其實是藏在一個洞窟之內(nèi)的洞中之洞。從洞口隔著欄桿看進去,并不算大。曾經(jīng)保藏在這里的那么多珍貴典籍、畫作、刺繡,一點兒蹤影都看不到,只能去想象了。
從莫高窟走出來,再回頭看這一片古人創(chuàng)造的奇跡,我有收獲,也有遺憾——有些洞窟因為破壞嚴重而不能開放,還有更多的珍貴文物,因為流失海外而不能回到真正的故鄉(xiāng)。不遠處,就有兩座古代著名的關隘,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“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”,這兩句詩寫出了邊塞的荒涼,也寫出了大漠的風沙。在千年之前,古人就能在如此艱苦的地方,開辟出繁榮的文明之路,現(xiàn)在,我們更有能力去保護這些燦爛的遺產(chǎn)。真期待下次再到敦煌,會看到更多更美的文物回家。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