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根曾說過讀書可以怡情。我十分贊同他的觀點。
童年在《安徒生的童話》中長大,曾為丑小鴨心痛不已,但又為它的結局而笑逐顏開,最喜歡“野天鵝”,哥哥們與妹妹之間的那份濃濃情感,總在心頭蕩漾,小時候的我總會和弟弟吵架,每每這樣,我就想到了“野天鵝”便封住自己嘴巴,只覺得不應該!長大后一直幻想著想像拇指姑娘般地善良與愛心……
每次黑夜將至,大雨滂沱的晚上我總會想起《城南舊事》中的英子,她是那么地與眾不同,那顆善良的心沒有在送走“瘋子”和她女兒后消失,發(fā)高燒的英子倒在地上,后來在家又臥床好幾天,睜開眼,仿佛一切都已不復存在……
時光荏苒,轉眼間,我的初中生活就快結束了,青春期的我們總有很多很多想法,也有很多很多煩惱,總會有“載不動許多愁”的感慨。朦朧的我對于愛情有很多不解與感慨,曾醉心于歐亨利的《麥琪的禮物》,縱使男女主人公都賣掉了最寶貴的東西為對方買來禮物和,卻又陰差陽錯。老師說結局是悲劇,可為何我總覺得似乎挺完美的,他們都為愛的人挑選了最好的圣誕禮物。我覺得他們是聰明的傻瓜,希望他們永遠幸福……看過一些青春小說,記得有這么一句話,愛情就像熬糖,最初的甜蜜都被最后的苦澀所取代,然而不相信,于是我又翻開了席勒的《愛情與陰謀》……
托爾斯泰曾說過,“理想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”。
漫步于各種各樣的書中,慢慢地,一步一個腳印,悄悄地打開了心房,得到了很多,也成長了許多。
寒冬中,窗外淅瀝的小雨已停歇,坐在屋內,圍著火爐,溫暖而又舒適,此時慢慢地打開手中的書,心靈很平靜,你不覺得很美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