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寫名人的作文500字 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
2011年9月,我國在生物醫(yī)學領域寫下了新篇章,在“諾貝爾獎風向標”之譽的拉斯克獎得主名單在美國紐約誕生,一位81歲的中國女藥學家赫然在列,填補了華人十年未獲得此獎的空白,她以“抗瘧神藥”拯救千萬人生命,在中華科技史上書寫下又一段傳奇。
傳奇的鍛造者,名叫屠呦呦,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研究員,青蒿素研發(fā)中心主任。
時間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,我國緊急啟動“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,代號”523“,屠呦呦臨危受命,被任命為”523“項目中醫(yī)研究院科研組長。由于條件艱苦,設備奇缺,實驗室,連通風設施也沒有,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,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。除了在實驗室“搖瓶了”外,她還經常“一頭汗兩腿泥”地去野外采集樣本,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,其難度無異于大海撈針。但這些看似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(fā)了她的斗志,終于在2000多種方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,包括青蒿在內的《抗瘧疾單驗方集》。可在最初的試驗中,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。成功在19次失敗之后。1971年,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試驗中發(fā)現了抗瘧效果為100%的青蒿提取物。這些成就并未讓屠呦呦止步。1992年,她又發(fā)明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“升級版”。
屠呦呦說:“一個科技工作者,是不一概滿足于現狀的,要對黨、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獻。”正是如青蒿一樣的科學追夢人,大愛在左,奉獻在右,隨時播種,隨時開花,將生命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,綠意盎然,讓不同地域、種族的人一起吮吸現代科技的芬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