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年,一個美國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學——念工程學。哈佛大學第一年有個核心課程,所謂核心課程,就是新學生進校不是上專業(yè)課,而是上全體學生都必須上的公共課。這些課的內容千奇百怪,什么都有,但不管怎樣,學校認為這些是任何一個哈佛學生都應涉獵的知識領域。于是這個學生就選了一門課,但選完后他非常后悔。選了什么課,是《中古英文文學》。想想看,一個想學工程的學生,跑去念《中古英文文學》,肯定非常痛苦。更要命的是,教課的這位教授年紀大,說話慢,講課風格老派,聽著很悶,所以他經(jīng)常逃課。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學期的課,放暑假了,他很高興。他要打工掙錢,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舊書店里找了份兼職。干什么呢?這種書店常常接到電話,被叫去別人家里收一些舊書回來,然后出售——他就干這個。
有一天,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學旁邊的一戶人家里去收書。他去了,一個老太太開的門。老太太很憂傷,介紹后他發(fā)現(xiàn),老太太竟是教他那門《中古英文文學》課的教授的夫人。原來這位教授上完這學期的課后沒多久就死了,死后留下了一屋的書,老太太覺得這些書讓她睹物思人,所以決定把它們賣掉,于是就聯(lián)系了這家舊書店,恰好是這個小伙子被派來收書。這時,小伙子意識到,原來他剛上完的那門課是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門課,他是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批學生之一。雖然他不喜歡這位教授,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。當他去看這些書該怎么搬時,他發(fā)現(xiàn)教授書房的一整面墻的書柜里全是廉價的偵探小說。這個學生笑了,這個老家伙平時上課很嚴肅,原來最愛看的是偵探小說。竟有這種興趣?他覺得很好笑。
這個書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門,出去后是一個小花園,非常漂亮。他在看這個花園的時候,聽到老太太說:“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種花剪草。”玻璃門旁邊還有兩個書柜,里面放的全是園藝書??戳税胩?,這個學生做出了決定:我不搬這些書了!于是他回去和老板說:“老板,我想把這位教授的書都買下來。”老板驚訝地問:“你全要?價錢你付得起嗎?”學生說:“那薪水我就不要了。”老板說:“那也不夠。”學生說:“那這樣吧,我接下來幾個暑假都來你這里打工,薪水全給你,行嗎?”老板問:“你為什么買這些書?”這個學生說,以前上課時,他只覺得這位教授很沉悶、很學術,原來這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。當他去了教授的家,看了他的書房和藏書后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了教授完整的人格。這位教授喜歡廉價版本的偵探小說,偵探小說里面還畫線做筆記——筆記里還寫粗話;這位教授還喜歡種花草,草坪上灑水器剛灑過,葉子上還有水珠。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愛的東西。
愛好、興趣,甚至癖好,都徹底浮現(xiàn)在教授的書房里。當時這個學生有種很強的感覺:如果把這些書搬回舊書店,就得把它們分散,分門別類地放在舊書店的書架上,然后再去賣。這樣一來,教授的藏書就崩潰了、解體了。而現(xiàn)在當這些書在它們主人書房里時,它們是完整的。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?這些書完整地表達了它們主人的人格、靈魂。所以這個學生覺得,只要教授的藏書還在,只要這些書仍是完整地在一起,這個教授就還沒死,他的靈魂就還在這些書里面。他覺得他應該讓這個教授的靈魂完整地保留下來——要把它們買下來,不要拆散它們!這個老板聽了他的話后就說:“算了,這些書我6折賣給你,你在我這里打3年工就夠了。”于是他在這里打了3年的工。
這個故事是真的。這個故事說明,一個人的書房,一個人看什么書,一個人擁有哪些書,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全部,就是這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