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炎炎的夏日,我早早地起床,趕到了我早就想去參觀的廣東省博物館。我剛到廣東省博物館門口外,一股喜悅之情便涌上心來,笑容也隨之浮現(xiàn)臉上。雖然廣東省博物館剛開館,但是已經(jīng)有不少人在排隊了。于是,我匆匆地趕去排隊,沒想到,不到十分鐘我就進了門口。
剛到門口,我就看到了藏族人民們在膜拜的場景,這時我才知道什么是五體投地。接著,我又發(fā)現(xiàn)了廣東省博物館仿如一個古時完美及精雕細琢的透雕寶盒,里面盛滿了各種珍寶,吸引著觀眾揭開寶盒里面的秘密。
進了廣東省博物館,我參觀了全部展館,其中我覺得最好的展館就是端硯藝術(shù)展覽。
筆墨紙硯被譽為“文房四寶”,其中端硯也被譽為“群硯之首”。端硯又名端溪硯,因產(chǎn)于古端州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廣東肇慶市,而得名,其色紫質(zhì)潤,素有紫石、紫玉、紫云、紫英之美稱。端硯石質(zhì)細膩、石品絢麗、易發(fā)墨且貯水不耗,賞用兼優(yōu)。
剛進端硯藝術(shù)展覽,我便覺得端硯被譽為“群硯之首”實在是當之無愧。各式各樣做工精致的端硯令我應接不暇,也使我驚嘆、佩服。端硯也有許多的石質(zhì),有的像瀑布一樣的石質(zhì);有的有著許多像蘑菇的小點的石質(zhì);還有的有像流星劃過的石質(zhì)。要制作如此精致的端硯也不簡單,從鋸石到退蠟,足足有十道工序。
參觀完端硯藝術(shù)展覽,我卻還意猶未盡,總想再來參觀一次,細細感受端硯的文化底蘊。
端硯從實用至上到賞用并重,由書寫良友到案頭清供,其藝術(shù)價值被逐步提升,真可謂彰顯了詩、書、畫和金石的造詣,堪稱我國傳統(tǒng)工藝中的一朵奇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