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小悅悅事件想到的作文1700字
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。 你在馬路上玩耍,絲毫沒有注意到來往的車輛。 一輛車沖向你,將你撞倒在地。熙熙攘攘而紛繁喧囂的大街突然變得很沉默。 良久,又一輛車從你身上碾過。熙熙攘攘而紛繁喧囂的大街依舊沉默得可怕。 最終,一位拾荒者撿起了你。在醫(yī)院中,2歲的你似乎厭倦了這個世界,無聲地去了。 當?shù)弥四愕脑庥龊?,你已?jīng)不在這個世界了;對于此事的說法,也已經(jīng)眾說紛紜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,既沒有批判家們的犀利目光,也不會像雄辯家們那樣高談闊論,更不是當代所謂“憤青”。只是覺得發(fā)生了這樣的事情,終究是要做一點什么,寫一點什么;輾轉(zhuǎn)而思索著,卻久久而不能釋懷?;蛟S是你的遭遇讓我震驚以至于文思不濟,抑或是思緒萬千而難以言明,最終我只能借我貧瘠的筆墨和干澀的聲帶,向你表達一份平凡的謝意。 謝謝你,王悅。正如一些人所說的,我們對于物質(zhì)越來越敏感,對精神道德卻越來越麻木。你用你生命中最后一個尾音,驚醒了麻木的人,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應該盡到的責任。有些人還在為自己的冷漠找借口:“如果找不到肇事者卻要自己負責怎么辦?”慘象已我目不忍視了,這些荒唐的理由尤使我耳不忍聞。這些人看到一個小生命正垂危掙扎時,居然首先想到了如何推卸責任!推卸責任,逃避責任的行為居然在這種情況下也發(fā)生了,我想,是不是我們的肩膀越來越弱不禁風了呢?是不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淡了呢?我不愿回答,也不敢回答,只是想到了一個故事:有一個年輕的農(nóng)婦生下了一個小孩,全村人都很奇怪,因為這個農(nóng)婦并沒有丈夫。農(nóng)婦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,一個牧師見狀,便主動幫農(nóng)婦照料小孩,撫養(yǎng)他長大成人。這期間牧師受到無數(shù)非議,許多人都說他是農(nóng)婦的情夫,可他也只是笑笑,淡定而從容地面對這些流言蜚語。直至小孩成年,他真正的父親才從外村回來。眾人又用欽佩的眼光看向牧師,可他也只是笑笑,淡定而從容地看著孩子真正的父親將母子一起接走……這是多么無私而偉大的人啊!盡管受到非議,盡管沒有回報,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條,始終承擔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反觀那些路人,他們失去的不只是責任,更是喪失了人格。我們已經(jīng)被現(xiàn)代社會的快節(jié)奏沖昏了頭腦,而你,王悅,卻把我們從麻木的深淵中拉了出來,使我們在站在了責任與良知的鏡子前,重新審視自己的本來面貌。 謝謝你,王悅。你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當代社會責任感的危機,更讓我看到了當代教育的一大弊端。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《一件小事》,在做題時可以自如地寫出“對車夫的責任感和善良的謳歌”之類的話,可在那些衣著光鮮的路人中,這份責任感和善良仿佛被封在了試卷上一樣,怎么也體現(xiàn)不出來,反倒是在那位拾荒者身上體現(xiàn)出來了。我們在學校里的確學到了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,可是為什么連最基本的責任感和助人為樂都沒能做到呢?原因有兩方面。一方面,學校教育中缺少了真正的“思想品德”內(nèi)容。盡管很多地區(qū)有這樣一門課程,但學校與老師都沒有實現(xiàn)國家開設(shè)這門課程的初衷——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,而是僅僅拿它當做考試的一項內(nèi)容。“考什么,學什么”的應試教育已經(jīng)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,更無法適應社會對國民基本道德素養(yǎng)的要求。我竊以為學校教育應該從學生內(nèi)心深處做起,而不是給學生穿上一件又一件“知識”的外衣。另一方面,作為學生,我們很少涉足社會,有太多的事情我們沒有經(jīng)歷過,于是在真正經(jīng)歷時就會茫然而不知所措。我們應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,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(zhì)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親自去嘗試“助人”,那么也就知道“為樂”是從何而來的了。只有這樣,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出現(xiàn)那些路人的行為,才能真正做到構(gòu)建和諧社會。 謝謝你,王悅。你的遭遇使政府不僅加快了改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步伐,還準備制定新的法律法規(guī)。人性的弱點我們必須承認: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。的確,很多人的冷漠是因為害怕要自己出醫(yī)藥費而造成的。但如果醫(yī)療保險制度能夠更健全,那么不是就沒有破費之虞了嗎?再者說,如果立法機構(gòu)真的將“見死不救”入刑,那么愿意因“見死不救”而犯罪的人也不在多數(shù)吧。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,社會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規(guī)對人們的言行起到約束和引導作用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 謝謝你,王悅。你的鮮血沒有白流,它將化作一顆啟明星,在中華民族的星空中永遠閃耀。愿你在那邊一切安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