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的傳統(tǒng)文化——餃子
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(tǒng)食品。用面粉做成又薄有軟的餃子皮,包上鮮肉、蔬菜等餡子,燒開水下鍋煮至浮在水面就可以享受鮮美的餃子了。
聽說餃子是我國著名的醫(yī)師張仲景首先發(fā)明的,原名嬌耳。張仲景辭官回鄉(xiāng)正值冬至,天氣嚴寒,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,兩只耳朵凍傷。當(dāng)時傷寒流行,病死的人很多。張仲景冥思苦想,便在地上支起大鍋煎熬羊肉、辣椒和驅(qū)寒提熱的藥材,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,煮熟之后連湯帶食給窮人吃。老百姓從冬至一直吃到除夕,終于抵御了傷寒,漸漸康復(fù)。
每到逢年過節(jié),北方人喜歡吃餃子,因為餃子代表團圓、吉祥、如意。
我也喜歡吃餃子,媽媽常常包肉餃子。買來五花肉剁成肉餡,加上一些香菜和佐料,第一步就做完了。接下來就是和面,面團要多次揉搓,這樣面就變得柔和了。媽媽拿著又長又粗的面杖搟成薄薄的圓皮。我迫不及待跑過去,拿一張餃子皮托在手上,把肉餡裝進皮里,對折捏緊邊兒,正要給媽媽炫耀呢,卻一下子掉到地上,心里很失望。我下定決心:下次一定要小心地包。我和媽媽包了很多,一排排餃子像一個個元寶吃飽了肚子朝我笑呢。
餃子爭先恐后地跳到鍋里,上下翻滾,快樂地“洗澡”呢。過了一會兒,一盆香噴噴的餃子盛上來了,我狼吞虎咽,啊!我親手做的餃子真香!